视觉聚焦之后的情感共鸣——访首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首饰设计师赛项 职工组一等奖获得者张菲菲、蔡锐龙


时间:2022-01-29
来源:互联网

  “ 技”海拾贝——首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报道

  打开深圳技师学院珠宝学院的官网,该校教师张菲菲、蔡锐龙获奖的新闻及照片映入眼帘。此次,两人合作的作品在“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上获得首饰设计师赛项职工组一等奖。

微信截图_20220128102343.jpg

职工组一等奖张菲菲(右)和蔡锐龙(左)获奖后留影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的创意、构思和制作?面对紧张的比赛,他们是如何呈现自己的完美答卷?

  “我负责出设计方案,构思创意,并绘制出工业制图六视图、产品效果图。”谈到自己在比赛中承担的角色以及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张菲菲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并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创意思维,进而在作品的功能性方面进行研究和突破。在张菲菲心里,她自己也有一套优秀的首饰设计的定义:“珠宝首饰设计作品具有视觉艺术和把玩特性。一件好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件产品,其与佩戴者和观赏者能起心灵感应效应。”张菲菲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聚焦观众的视觉然后延续到情感,达成共鸣。“当作品首先在审美上被认可时,作为设计师再与观众分享其作品创作理念和演绎设计表达,观众就能感同身受。”

  谈到这次的设计作品能够获奖,张菲菲认为,一件完整的首饰从图纸到成品离不开制作。所以,说起搭档——首饰制版师蔡锐龙,她也心存感谢:“我在设计中进行创新,蔡老师在制作工艺中进行突破。非常感谢我的合作伙伴,让我收获满满。”

  在两位选手获奖的背后,离不开他们携手共同克服困难。与以往不同的是,对于两位创作者来说,这次比赛面临的是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蔡锐龙告诉记者,这次比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比赛方式的改变,一个是材料的改变,一个是工艺的增加。

  比赛方式的改变就需要改变参赛的思维方式。“之前我参加的制作比赛,都是单枪匹马,只要根据赛方提供的图纸,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高于行业的标准制作出来就可以了,但是这次比赛是组队参加。”蔡锐龙说,这样的比赛形式,除了考验他与搭档各自领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考验搭档间在比赛期中的默契度,因此,团队需要提前好几个月进行训练,磨合。“只有这样在比赛的时候才能以最好的状态配合对方。比如,我要跟设计师分析制作方面的评分规则,材料的特性及形制规格,同时,设计师需要知道我作为版师能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结构,我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这样,在构思设计的时候,就能使我们最终的作品尽量扬长避短。”

  在材料方面,以往首饰制作的比赛,通常都是使用“925银”进行制作,而这次比赛改变以往的材料,换成了“18k金”。尽管在制作原理上变化不大,但是“925银”与“18k金”的物理特性是有明显区别的。蔡锐龙介绍,相对来说,“18k金”的质地要比“925银”硬很多,在塑形的时候,就很难像“925银”那么灵活处理,造型很受限制。“我和搭档在前期沟通的时候,就需要尝试很多造型实验,尽量在比赛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意思的造型。”

  另外,这次比赛除了增加设计模块,还增加了镶嵌工艺,这也是以往制作比赛没有的内容。“以前制作出宝石镶口就可以,这次比赛则需要将宝石镶嵌上去,这加大了比赛的难度,因为镶口不仅要做,而且要跟赛方提供的宝石同样尺寸,这非常考验我们版师的精准度。为此,比赛前期,我必须进行大量的宝石镶口的制作和镶嵌练习。”蔡锐龙说。

  克服这些新情况,离不开张菲菲和蔡锐龙之间的高度默契,而默契则来自平日里不间断的磨合与练习。张菲菲告诉记者,她与蔡锐龙经常探讨的问题就是“创意能否做出来?结构是否合理?某些结构是否必要?”其实,在平时训练中,两人难免会对对方的设计意图产生误解,但是他们都会试着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蔡锐龙则精准地给他们二人立了“人设”——“张菲菲老师是个艺术家,而我就像个工科男。”

  除了艺术家和工科男,张菲菲和蔡锐龙又都有着同样的身份——老师。在业内“中国珠宝看广东”,可以说广东不乏首饰设计和技术人才。作为老师的他们,在赛事之外、讲台之上,又是如何传承和发展首饰设计的?

  “这是个难题,也是最具有探索性的思考题。传承,需要一个完整的革新的教学体系。”张菲菲认为,设计思维与方法特别重要,对重新探索、整合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体系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张菲菲说,她特别希望能和同学们在丰富绚丽的图形表象面前一起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二是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变。“二者都被赋予‘传承’的问题。我希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突破,不要单纯停留在关注视觉符号元素与形式风格的阶段,也不要滞留在拿来照搬的角度进行传承和创新,更要关注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和延伸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张菲菲加大东方哲学、思想体系和案例分析体量。她始终认为,深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思维与方法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也会有意无意观察和了解并且帮助提升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创作:选题,整理思路、独立分析、在否定中前进,然后引导他们提出独到的见解与系统缜密的解决方案。希望自己在教与学之间有‘啐啄同机’的境界与状态。当然,传承,修炼在日常,穿引生活的点滴。”张菲菲说。

  对于更偏重技艺的首饰制版,蔡锐龙则觉得,尽管这是个“手艺活”而非什么高科技,但想要做好并不容易。“从‘不会’到‘会’是很快的,但是从‘会’到‘精’,那就不是一时半会能掌握的。”除了勤加练习,没有捷径可以走。蔡锐龙一直希望通过制作传达出来的不是个人主观的信息,而是整个首饰行业的规范和对工匠精神的要求。

  谈及未来行业的发展和走势,张菲菲认为,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在高端定制方向需具有东西方文化精神,那就是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达到高度现代化,这样可以为设计赋予更深邃的艺术气息并明确方向,“呈现当代首饰作品的视觉与精神享受”。

  文|本报记者 史晓菲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